诗曰:“十年云卧湛卢下。斗间瞻气有双龙,人间何处问欧冶?欧冶一去几春秋,湛卢之剑亦悠悠。”
提起号称为“天下第一剑”的湛卢剑,自然不能不说说我国铸剑始祖——欧冶子。欧冶子,春秋时福建闽侯人,是历史上著名的铸剑师,是史上另一著名铸剑师干将的岳父、莫邪的父亲。
春秋时期,大约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511年,欧冶子奉越王允常之命,携妻朱氏、女儿莫邪及徒弟干将,从闽侯出发,沿闽江溯流而上,到了松溪。他看到海拔1230米的湛卢山,山清幽树茂,薪炭易得,矿藏丰富,山泉清冽,是个铸剑的好地方,便辟地设炉,用了三年时间炼成千古神器湛卢剑。
《辞海》载:“湛卢山位于福建北部松溪县境内,山高岭峻,四季雾凝,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铸剑处,遂以剑名山。”据传,欧冶子在湛卢山上,一共铸成了五柄剑,第一柄就是“湛卢剑”,此剑通体黑色;第二柄是“纯钧剑”,此剑出鞘,如芙蓉出水,泱泱如水消溶;第三柄是“胜邪剑”,此剑是专取其爱女莫邪之名而立意;第四柄“鱼肠剑”,此剑被专诸,受公子姬光之意,将剑藏于鱼腹之中,企图弑君谋位而得名;第五柄“巨阙剑”,巨,即是切之意,阙,意为锐利无比,此剑能削铁如泥。
传说湛卢剑是一柄神奇之剑,它会滴血认主,唯有仁道之君,方可使用此剑。于是人们说“湛卢剑”不仅仅是一件兵器,而是一只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上帝之眼,注视着天下君王。“君有道,剑在侧,国兴旺。君无道,剑飞弃,国破败。”民间传说《湛卢奔楚》,就是对此“仁道之剑”的最好写照。
湛卢剑铸成后,历代都对它推崇备至,各朝代编修的地方史籍如《福建通志》、《建宁府志》等都有记载。唐代诗圣杜甫《将适江陵漂泊》有诗:“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李白《送侯十一》诗云:“余亦不火食,游梁同在陈。空馀湛卢剑,赠尔托交亲。”唐白居易《鸦九剑》诗亦有诗文对湛卢剑颂之。宋代苏轼则有:“湛卢谁复见,秋水光耿耿”。 南宋乐雷发《乌乌歌》:“我当赠君以湛卢青萍之剑,君当报我以太乙白鹊之旗。”还有各朝代大量的文人志士对湛卢剑(湛卢山)的诗文,如明郑泽《登楼叹》诗:“何当淬我湛卢剑,乘风涛兮斩长鲸。”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将左晨星一炬存,鱼龙光怪百千吞。迢迢望气中原夜,又有湛卢剑倚门。”
在湛卢山清凉寺左侧有一偏殿,叫袭古殿。这里原称欧冶祠,是后人为纪念欧冶子而建造的。也许是因为欧冶子所铸的五大名剑杀戮过多,招致民间的一些非议,因而在这里建了庙宇,用慈颜善面的金身大佛代替了杀气极浓的欧冶塑像。就连欧冶子的名字似乎也觉得忌讳,而将祠堂改了名字。但是,无论后人如何看待,铸剑大师欧冶子还是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留给了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