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食品生鲜

进口水果 糖果巧克力 牛奶乳品 坚果炒货 蜜饯果干

服装服饰

女装馆 内衣馆 男装馆 户外鞋服 女鞋馆 箱包馆

个护化妆

香水彩妆 面部护肤 洗发护发 身体护肤 口腔护理

手机数码

热卖手机 手机配件 数码影音 智能设备

家用电器

大家电 生活电器 厨房电器 个护健康 五金家装

家纺家居

家纺 家具 厨具 灯具 家装软饰 生活日用

酒类饮料

酒水 冲调饮品 饮料饮品 茗茶

母婴用品

孕婴奶粉 营养/辅食 孕婴洗护 喂养用品 车床/床品 孕妈专区

《闽北日报》“人物专刊”:范志华的铸剑人生
湛卢宝剑 / 2020-09-27

        


        10月12日《闽北日报》、《南平政协》第四期相继刊登通讯《范志华的铸剑人生》,原文如下:

 

今年5月,在第十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博览会最显眼处展台里面,摆放着七把闪烁着刺眼寒光的长剑,剑身青光锃亮,寒气逼人,上方还有两个如同水银一般的古字“湛卢”。“天下第一剑!”人们惊叫着,引来了逾百人的合影留念。这几把湛卢神剑的铸造者就是南平市工艺美术大师、松溪县政协常委范志华。

 

        剑文化熏陶少年学艺

 

湛卢山位于福建松溪县南部,广袤数十里,山峦叠嶂,有湛云峰、玉女峰、剑峰峙立,形似笔架,时有云雾凝聚,晦明无定。主峰湛云峰海拔1230米,登临湛云峰之巅,可观赏旭日初升、云海变幻等奇景,可俯瞰松溪县城全貌。    

早在公元前503年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因铁英、寒泉和亮石三样具备,树木茂密,薪炭易得,才使铸剑名师欧冶子,磊石为炉,采铁英为原料,浸寒泉淬火,就亮石砺磨,风餐露宿,千磨百炼,化火为锋,铸出了锋芒盖世的“天下第一剑”――“湛卢剑”,使这个地处闽、浙边境僻处深山,巷陌春深的松溪,成为名传华夏的著名宝剑之乡。

1963年12月,一个即将把欧冶子铸剑技艺发扬光大的男孩儿范志华,就诞生在松溪县城北门的一个农家。父亲是老实忠厚的农民,没多少文化,母亲却是县城一所百年老校的小学老师。当范志华还在母亲的怀抱中牙牙学语时,当老师的母亲,就常给他讲述家乡引以为自豪的欧冶子在湛卢山铸炼“湛卢”神剑的故事,背诵杜甫、李白、苏轼等大诗人吟诵湛卢宝剑的诗句。如今虽时过迁境,范志华还依稀记得妈妈讲述湛卢宝剑故事的激动神情。而“欧冶子铸剑”的故事和杜甫“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李白“空余湛卢剑,赠尔托交亲”等诗句,至今还耳熟能详。

景仰欧冶子,喜欢湛卢剑。小时的范志华对铸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学到初中,他经常一头扎进县图书馆和学校图书室,翻阅大量国内外刀剑资料,探索古人铸剑的原理和技巧,还经常到县城铁铺留心观察铁匠师傅锻刀炼剑。他最感兴趣的是看到铁匠师傅拿着铁钳把烧红的铁片夹到铁丁上,用大小铁锤的连番轮换捶打,然后又把冷却的铁片被重新放回了火炉里加热。经过反复敲打,铁匠手中刀剑逐渐初具雏形。那打铁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在他心目中是最悦耳动听的音乐。上初中时,范志华还在宽敞的自家后院,砌了个炉灶,找来铁条埋在烧得火红的木炭里烧红,反复锻打练习打铁。后院经常响起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音。开始时,母亲担心他影响学习,极力反对他。倔强的他铁下心搞自己的课外兴趣。那时,他的最大愿望就是长大后自己能成为一名铸剑师。  

 

                                   跟随师父苦学打铁

祖籍浙江永康人杨振条,出生于铁匠世家,祖上曾为清政府铸造大批刀剑。杨振条从小也抱大锤子打铁,为村民打犁铸耙,锻刀炼剑。1978年,因浙江居住地建水库,他来到松溪县定居,为养家糊口,在县五金社打铁铸刀剑。刀剑对于范志华来说,就是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怀。1980年,时年仅17岁范志华高中毕业了,听说县五金社杨振条师父能打宝剑,就放弃升学,到那儿当学徒,跟随铁匠杨振条学艺,谁知这样就与打铁铸刀剑结下不懈之缘,成就了他一生的梦想。

俗话说,“世上有三苦:打铁、撑船、卖豆腐。”打铁是五金社最苦和最累的活。说苦是得在最高900多度的炉前烤着,说累是将一块十多斤的铁块放了进去,一个农具成型,要锻打几百上千锤,这样的劳动强度可想而知。打铁时,范志华一手拉着风箱,时缓时急,另一手不停的翻着通红的铁块,一锤锤的锻造更是火花四溅,即使隔着裤子,人们依旧能感受到火花灼伤皮肤的刺痛。头几个星期,范志华手上的血泡就没好过,他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打铁是一门手艺活,选料、加温、盯火候、锤打、淬火、磨口……打铁除了工序繁杂外,最繁琐的就是敲形这部分,特别考验铁匠的眼力,因为打铁不像做木工,可以用尺子在木板上标示出规格,打铁只能靠铁匠的判断,不断翻动铁料打造出理想的铁件,靠的是“功夫”。一开始学的时候,根本没法掌握铁锤的力道。为了早日学成铁匠技术活,范志华每天比师傅早上班两个小时,生起火炉,跟着师傅从一点一滴学起。经常别人都下班了,他还在琢磨技术。经过不懈努力,范志华总能精准地判断打铁力度和煅烧温度,形状各异的铁料在他手里“听话地”被打造成各种精美铁器。几年的学徒生涯,汗水、血水和泪水,铸就了范志华百折不挠坚毅性格,为他后来当厂长遇困难或遭挫折时,信心满满打下坚实基础。

 

  

      铸剑成功师徒落泪

 

1985年初的一天,美国华裔华人黎达冲,从《辞海》、《拾遗记》、《东周列国志》等古籍看到有关湛卢宝剑的记载,他抱着尝试的心情,投书松溪县政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这封海外来信转到城关“经联委”。“经联委”旋即找到下属五金社的几位铁匠。铁匠杨振条虽说传承了数代打铁铸刀剑技艺,也锻打过无数刀剑。听说要真的铸造湛卢宝剑,还是琢磨了几个夜晚,才把心一横:“造湛卢宝剑去!”。

为了找到铸剑的精髓,杨振条让徒弟范志华到县文化馆、县政协翻阅了大量古代铸剑术的相关资料。在自家院子里垒起打铁的火炉,搭好棚子,摆上风箱,一家人围着炉子煅、铲、磨、刻、淬、嵌,不断钻研、摸索……。滴滴汗水把一把把废剑摆上了成功的天平。“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1985年11月19日,第一把有着寒光闪闪的剑身、棱角直挺剑脊的宝剑,在老铁匠杨振条师徒手里铸炼出来了。面对手中青光锃亮,寒气逼人的湛卢宝剑,师徒流下激动的泪水。在潜心研究承载有先人智慧的宝剑上,师徒二人把老祖先的传统技艺很好地保留下来,又用不同材料、锤打办法、淬火方式、磨光技术,打出单剑、软剑、手杖剑、狮头剑、龙头剑等不同品种的剑来,湛卢剑在失传千年之后,又重映日月了。

1986年6月14日,《福建日报》以“当年欧冶子铸剑地,如今湛卢再问世”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随后,《人民日报》、《文汇报》美国《侨报》等20多家报刊转载了这一消息。新华社、中新社的报道称:“湛卢宝剑青光锃亮,寒气逼人;两刃、两脊四通分明。又镌龙刻凤,秀丽无比;剑销选上乘花榈木制作,外裹嵌有各种图案的黄铜薄片装饰。”“湛卢剑”重新问世后,海内外给予很大的关注,武术名家、兵刃里手纷纷给予评点、要求建议。1986年8月,湛卢宝剑参加了北京福建乡镇企业产品展销会,被抡购一空。1987年秋,湛卢宝剑被送到广交会上,荷兰一客商当即定货1800把。其它海内外客商也纷纷来函订购,湛卢宝剑因此声名远扬,成为当时闽北山区松溪县工业的拳头产品。

 

       历经磨砺成就大业 

 

在研制“湛卢剑”过程中,范志华和杨振条一家亲密接触,和师父千金杨彩书耳鬓厮磨,建立了感情。在成功铸造了湛卢宝剑的第二年,范志华和杨彩书喜结连理,师徒成了一家人。杨振条、范志华携手创办了“福建省松溪县湛卢宝剑厂”,范志华满师后带学徒,厂里招收了50多名工人。

湛卢宝剑的锻造加工仅剑身部位就需要锻、铲、淬、锉、刻、磨等28道工序。早晨七点半,范志华和徒弟们就生起火炉,将一块十多斤的铁块放了进去,此后的三个多小时内,铁块历经多次折叠和无数次敲打,体积小了一半。铁锭经过无数次锻打,还要折叠上百次,如果没有任何差错的话,方能形成一把仅几斤重的合格剑坯。一把剑坯每天磨8小时也要磨5天左右。一把剑磨成,砺石都要磨去八至十厘米厚。“人磨剑的锋利,剑磨人的耐心。”千万次的磨砺使宝剑寒光逼人,不怒自威,千万次的磨炼,也让范志华这位铸剑人,铸就铁骨铮铮,日臻成熟,让人仰望敬畏的君子。经过几年的磨炼,范志华学成了铸剑的“十八般武艺”,象一把出炉的宝剑一样,光芒四射。1992年,年事已高的铁匠杨振条,退居“二线”,把厂长职务移交给女婿范志华,范志华成为湛卢宝剑厂的掌门人。

2001年,松溪县政府和县工商部门为重振湛卢宝剑雄风,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决定公开拍卖“湛卢牌”宝剑商标。经拍卖,当年38岁、有17年铸剑经验的范志华,如愿以偿获得了“湛卢牌”宝剑商标专用权。他马上投入2万多元资金,为湛卢宝剑换“新装”,并决定每年从营业额中提出10%,用于宣传湛卢宝剑。之后,范志华又投资30多万元,进行科学攻关,解决了宝剑行业普遍存在的宝剑易生锈问题。经过范志华的不懈努力,湛卢宝剑质量和价格也大幅度提高,卖得最贵的收藏剑,一把价格高达五六万元,中等剑价格一般也在几千元。范志华把湛卢宝剑的铸造技艺传承了,把“湛卢”的品牌做活了。1997年,“湛卢”商标被认定为南平市知名商标,经“福建闽才资产有限公司”评估,“湛卢”商标价值达218万元。2009年2月,经省工商局和国家工商局核准,福建省松溪县湛卢宝剑厂“湛卢”商标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这样,“湛卢”商标“含金量”又有了大幅度提高。据估算,目前“湛卢”商标价值高达千万元。 

 

      千年古剑再铸辉煌

 

“铸剑几乎是我人生的全部,一块块钢铁经历火与锤的锻炼,在我手中跟活的一样,其乐无穷。”范志华手捧青瓷茶碗,看着一柄柄亲自铸成的湛卢宝剑,脸上溢满笑意。

几年来,范志华爱着剑、迷着剑、陪着剑、铸着剑。凭借对古老铸剑技艺的传承和发扬,范志华潜心打造了一批湛卢宝剑精品,如《湛卢青铜百福百寿剑》、《22寸花纹钢凹槽檀木湛卢汉剑》、《羽毛纹八面紫(黑)》檀木湛卢汉剑》、《湛卢五行剑》、《湛卢古越剑》等等。所铸的每把剑,从剑身锻造、剑鞘制作到装具配置,全部由手工精心打造,要经过上百道工序;一套剑的手雕铜装具,从设计图样到镂刻完成,需用工1至3个月。他所铸造的湛卢剑,刚柔并济。中央电视台四套(国际频道)栏目组到厂里采访时,他用自己铸造的宝剑现场刺油桶,一刺一个洞。而3毫米的钢筋,一下就能砍断。就连身上的汗毛,轻轻就可刮下。这些“含金量”极高的湛卢剑,分别在全国不同博览会中独占鳌头,多次获得金、银奖。如他在“2011年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得金奖的《22寸花纹钢凹槽檀木湛卢汉剑》,专家评论说:“整柄剑汉代款式的风格,剑护手剑格花纹与麻绳的缠绕有作典型的秦风格,剑身用花纹钢折叠锻打、磨出二道凹槽,三分之一处束腰而成,整剑霸气、典雅、庄重。”另一把2013年3月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获“金奖”的《湛卢五行剑》则是“全手工锻造,剑身经过千锤百炼有非常强的柔韧性,剑身轻薄,但磨出二道凹槽,使其剑挺拨明显,制护件用钢皮手工焊接缝合而成,无任何焊接可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铸造出诸多名剑之后,湛卢宝剑声名远播,荣誉也随之接踵而至。贾庆林、孙春兰、黄小晶、陈文清、雷春美等中央、省、市领导,多次到他厂里参观访问。央视四套国际频道《远方的家》和《流行无限》,专程到他厂里拍摄专题片。湛卢宝剑经过30年的研制开发,已生产出湛卢仿古宝剑和用于珍藏、健身、表演等现代工艺宝剑16个系列、15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湛卢宝剑与九龙窑珠光青瓷、松溪版画一起,列入“松溪三宝”。

几年来,范志华一步一个脚印地先后获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的“范志华湛卢宝剑技能大师工作室”、南平市人民政府、公务员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等授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工艺美术师”、“ 优秀技术专家”等称号,先后担任了“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 南平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 松溪县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 松溪县政协常委”等多种职务。